在防爆正壓柜正壓系統操作中,“電氣與控制系統檢查" 是保障正壓建立、壓力聯鎖保護、異常報警等核心功能可靠運行的關鍵環節,需圍繞 “供電安全性、控制邏輯有效性、報警功能完整性" 三大維度展開,具體檢查步驟及判斷標準如下,同時需嚴格遵循防爆安全規范(如 GB 3836.5):
環境確認:確保正壓柜所在區域無爆炸性氣體 / 粉塵泄漏(可通過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檢測,如檢測值低于爆炸下限的 10%),避免檢查過程中因環境風險引發事故。
斷電操作:檢查前需先切斷正壓柜的總電源(包括氣源控制回路電源、柜內用電設備電源),并懸掛 “設備檢修,禁止合閘" 標識,防止誤通電導致觸電或點火風險。
工具準備:使用防爆型工具(如防爆螺絲刀、防爆萬用表),避免非防爆工具碰撞產生火花;準備好設備說明書(核對電氣參數、控制邏輯)、絕緣手套(防觸電)。
供電回路是控制系統運行的基礎,需排查 “電源接入 - 線路絕緣 - 接線端子" 是否正常,避免因供電異常導致控制失效。
總電源與分路電源檢查
打開正壓柜的防爆電源箱(需使用專用鑰匙,禁止暴力開啟),檢查總電源開關(如斷路器)、分路開關(控制正壓系統、報警裝置的開關)是否處于 “斷開" 狀態(檢查時需保持斷電),開關外觀無破損、燒蝕痕跡(如觸點無發黑、變形)。
用萬用表(置于 “通斷檔")測量總電源輸入端與接地端子之間的絕緣電阻,需≥1MΩ(低壓系統,如 220V/380V),若絕緣電阻過低(<0.5MΩ),說明線路存在漏電,需排查線纜外皮是否破損、受潮。
接線端子檢查
正壓系統的核心控制元件包括壓力控制器(或壓力傳感器)、PLC(可編程邏輯控制器)、電磁閥,需逐一驗證其功能有效性,避免因元件故障導致正壓無法建立或聯鎖失效。
壓力控制器 / 傳感器檢查
若為機械壓力控制器(帶設定旋鈕):參考說明書,手動設定 “低正壓值"(如 100Pa)和 “超壓值"(如 300Pa),用標準壓力源(如便攜式壓力校準儀)向控制器輸入模擬壓力 —— 當壓力達到 100Pa 時,控制器應觸發 “允許通電" 觸點閉合;達到 300Pa 時,觸發 “超壓排氣" 觸點閉合(可通過萬用表測量觸點通斷狀態判斷)。
若為電子壓力傳感器(連接 PLC):通電后(僅給控制回路通電,不啟動氣源),通過 PLC 觸摸屏或調試軟件查看實時壓力值(此時應為常壓,如 0Pa),用標準壓力源輸入 100Pa、300Pa 模擬信號,觀察顯示值與標準值的誤差是否≤±5%(誤差超差需校準或更換傳感器)。
外觀與接線:壓力控制器(或傳感器)的防爆外殼無裂紋、密封墊無老化,接入柜內的壓力取樣管無堵塞(可用壓縮空氣吹通,避免取樣不準),接線牢固(與 PLC 或報警回路連接正常)。
參數校準驗證:
PLC 與控制邏輯檢查
模擬 “壓力低于低值"(如輸入 0Pa 信號):PLC 應輸出 “切斷柜內設備電源"“觸發壓力低報警" 信號(對應報警燈亮、蜂鳴器響)。
模擬 “壓力達標"(如輸入 150Pa 信號):PLC 應輸出 “允許柜內設備通電" 信號(對應 “通電允許" 燈亮)。
通電測試:給 PLC 單獨通電(斷開柜內設備電源),觀察 PLC 電源燈(如 “RUN" 燈)是否常亮,若 “ERROR" 燈亮,需通過編程軟件讀取故障代碼(如接線錯誤、程序丟失),針對性排查。
邏輯驗證:通過 PLC 調試模式模擬關鍵信號,驗證聯鎖邏輯是否正確:
電磁閥(進氣 / 排氣閥)檢查
報警與聯鎖是正壓柜的 “安全防線",需驗證 “壓力低報警、超壓報警、斷電保護" 等功能是否有效,避免故障時無警示導致風險擴大。
聲光報警裝置檢查
壓力聯鎖斷電功能檢查
緊急停機功能檢查
恢復狀態:所有檢查完成后,斷開所有電源,拆除臨時接線(如標準壓力源連接線),將控制元件、接線端子恢復原位,關閉防爆電源箱和柜體柜門,確保密封完好。
記錄存檔:填寫《防爆正壓柜電氣與控制系統檢查記錄表》,記錄檢查日期、檢查項目、合格情況(如 “壓力控制器校準合格"“報警功能正常")、異常處理結果(如 “更換進氣電磁閥線圈"),便于后續追溯和維護。
嚴禁帶電拆接線:所有涉及接線的檢查(如端子緊固、線圈測量)必須先斷電,且需等待電容放電完成(如 PLC、電磁閥線圈),避免觸電。
防爆部件不可私自改裝:壓力控制器、電磁閥、PLC 等均為防爆認證部件,不可更換為非防爆型號(如用普通萬用表測量時,需確保表筆不接觸防爆外殼內部裸露導體,避免破壞防爆結構)。
校準需專業操作:壓力控制器、傳感器的校準需由具備資質的人員使用標準校準設備(如防爆型壓力校準儀),校準后需粘貼 “校準合格" 標識,注明有效期(通常為 6-12 個月)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全面驗證電氣與控制系統的可靠性,確保正壓系統啟動后能穩定建立正壓、實現聯鎖保護,避免因控制失效引發爆炸風險。